新的一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在即,第10版IDF糖尿病地图将于2021年12月6日发布,新数据显示:全球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比IDF 2019年的估计数字增加了16%(7400万)。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9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宣传短片: 联合国糖尿病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宣传片 英佩特医疗(ImpetoMedical)2005年成立于法国巴黎,先后在中国北京,美国圣迭戈成立分公司。公司成立以来在科研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始终专注于糖尿病风险早期检测以及周围神经病变领域等相关疾病诊断的产品开发和临床应用,致力于广大受检者提供无创、快捷的检测技术。 EZSCAN2糖尿病风险早期检测系统快速、无创、简单、方便,无需空腹,随到随测,3分钟出结果和报告,报告通俗易懂,因此受检者很容易接受,也乐于定期复查。其准确性经过国际国内大量的临床试验验证,敏感性高达92%以上,可以弥补空腹血糖漏诊率高的不足,因此更加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 SUDOSCAN2周围神经病变早期检测及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评估系统利用电化学原理测试皮肤的电反应,测量汗腺在电化学激活作用下释放氯离子的能力,进而检测人体末梢最细小的自主交感神经,即泌汗神经的功能,通过导电性评估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上可用于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小神经纤维周围神经病变,并作为评价治疗措施疗效的指标。此外根据周围神经病变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SUDOSCAN2还将汗腺功能指标(电化学皮肤电导:ESC)转化为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风险和糖尿病肾病风险,在临床上可用于评价糖尿病并发症风险,从而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干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SUDOSCAN2快速、无创、简单、方便,可客观、定量评价末梢小神经纤维功能,可重复性好,多次检测偏差小,有利于定期复查。其准确性经过国际国内大量的临床试验验证,敏感性75%-80%,特异性95%-100%,与皮肤活检相当。 EZSCAN2/SUDOSCAN2检测系统在欧美已开展十多年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超300篇研究成果文献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发表。EZSCAN2/SUDOSCAN2检测系统是由法国英佩特公司研发生产,世界首创,独家专利,全球已取得包括欧洲、美国、中国在内的16项国际专利,并且已取得中国(CFDA)、美国(FDA)、欧洲(CE)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41个国家地区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认证。同时,这项技术也已进入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的医保目录,并被写入多国糖尿病相关指南与共识: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 波兰糖尿病患者管理指南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 美国家族性淀粉样神经病变指南 中国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 拉丁美洲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专家共识 美国糖尿病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指南 中国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 英佩特医疗将在2021年11月14日为您带来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最新咨询,敬请期待。
> 英佩特医疗新闻
【重磅】SUDOSCAN写入《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
《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于2021年6月在《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三大期刊同时发布。 共识 - 第五章 - 筛查与诊断 – 第二节 - 自主神经病变中指出: (四)泌汗功能障碍 泌汗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多汗症或无汗症,出汗减少可导致患者皮肤干燥、龟裂,增加发生感染的风险。泌汗功能障碍是远端SFN中最早可检测到的神经生理异常表现之一,传统的检测手段有定量泌汗轴突反射检测和皮肤交感反应,近年来有一些新型设备在临床上被证明有良好的实用性,如Sudoscan 电导分析仪、神经贴片(Neuropad)等。Sudoscan电导分析仪是一种新型简单、迅速、无创且重复性好的评估泌汗功能的手段[46‐47],其原理是基于汗液氯化物浓度测量手和脚上的电化学皮肤电导,并根据汗液氯化物和镍电极之间的电化学反应对汗腺功能进行精确评估。神经贴片是一种测量脚底表面汗液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测试工具[48‐49],工作原理基于钴化合物的颜色变化,对DSPN也具有一定的诊断能力。 法国英佩特医疗成立16年以来,一直专注于汗腺神经领域的科研探索,迄今为止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非凡成绩: 作为汗腺功能无创检测的创导者,英佩特医疗创新的ESC电化学皮肤电导作为独立的汗腺功能评价指标已被学术界广泛认可: 在此基础上,英佩特医疗的多款型号产品已应用在体检中心、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老年科等领域,随着人们对疾病预防意识的不断提升,还有更多的应用场景等待我们去开拓。 新共识,新征程!
【重磅】SUDOSCAN写入《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
继SUDOSCAN写进《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之后,今年英佩特产品再创辉煌,写入《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 文章来源:中华烧伤杂志, 2020,36:(2020-07-27). 网络预发表.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17-00062 作者:《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编写组. 摘要《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是通过分析临床糖尿病足的实践过程,查询理论依据及其等级,给出的推荐意见。本共识主要阐述了糖尿病足的评估和诊断、治疗,以及高危足的保护与溃疡预防,内容涵盖内外科、护理和康复等学科,总共50条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糖尿病足提供步骤和方案。 背景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具有较高的截肢和死亡风险,临床对其进行规范化诊治很重要,而糖尿病足指南/共识的制订和践行能有力地提高这种规范化。2019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Diabetic Foot,IWGDF)历时多年组织多个国家多个学科的专家反复讨论,出版了糖尿病足诊疗规范《IWGDF 2019年糖尿病足病防治指南》[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CDS)也首次发布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2]。两者各有侧重,前者围绕临床问题以患者-干预-比较-结果(Patient- Interference- Comparison- Outcome, PICO)格式、系统搜索和评估现有证据、然后制定建议及说明理由,后者以详细阐述为主、全面且实用,但未进行推荐强度划分。同时,这两份指南均未按照临床医师诊治糖尿病足患者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方法进行论述,例如,糖尿病足患者围手术期风险是什么?不同部位溃疡如何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等。 2019年,在CDS主任委员的指导下,由江苏省医学会主持,组织内分泌科、烧伤科、血管外科、骨科、足踝外科和心脏科等专业学者参与的《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编写组成立;并邀请了国内著名的创伤科专家付小兵院士,内分泌专家冉兴无教授、许樟荣教授、刘超教授、薛耀明教授、汤正义教授,以及血管外科专家包俊敏教授作为主审。本共识以国内外指南为参考,结合我国医师的临床经验和研究结果,并以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撰写而成。在围绕糖尿病足建立的多学科模式下,及时评估和诊断伤口,并采取适当内外科预防和治疗方法,是本共识推荐的防治糖尿病足临床实践关键所在。我们期待,这份由临床一线医学工作者们制订的共识,能给全国从事糖尿病足相关工作的医护人员带来帮助。本共识每一条推荐都代表了编委会的一致意见,方法、背景和证据摘要的详细说明均可在线找到。但由于国内还缺乏足够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证据,编委会的认识也不全面,本共识推荐的许多观点只是初步建议,需要进一步证据支持,我们欢迎更多学者对此进行批评和指正。本共识遵循了评价、制订和评估(grades of recommendation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系统分别给出推荐意见和相应理论依据(见表1)。推荐强度分级,考虑了利益平衡、证据质量、价值观和选择意愿以及资源配置4个关键因素。重要提醒,1级推荐是通过对患者预后的作用,可以基于劣质证据。 专家共识的三大要点: 一、糖尿病足的评估和诊断 … Continue reading
【重磅】SUDOSCAN写入《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
文章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9,11(2) : 92-108 作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着”中国实践,中国证据,中国指南”的原则,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此部适合我国糖尿病足现状的临床指南,旨在规范我国糖尿病足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本指南有以下特点:(1)突出临床实用性;(2)充分纳入糖尿病足领域的中国证据;(3)重视早期筛查与管理,强调糖尿病足的预防胜于治疗;(4)强调规范化综合管理的重要性;(5)强调糖尿病足的多学科协作诊断与治疗。另外,参照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要求,增加了要点提示和证据级别,根据证据质量、临床意义、普遍性、适用性等将证据级别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证据基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Meta分析。B级:证据基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C级: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 英佩特医疗特将三大部分的要点总结如下: 一、DFU和截肢的流行病学及医疗负担 糖尿病足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医疗费用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 及早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和及早规范治疗DFU,能明显降低截肢率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分级管理、专业化诊治和多学科协作的综合防治策略。 二、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 男性、糖尿病长病程、吸烟、视力障碍、并发症与合并症多的患者需要重点关注足部情况(推荐,B级); DPN、周围动脉病变、足部畸形、足溃疡病史及截肢史患者需要密切随访、早期干预(推荐,A级); 降低足底压力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DFU的发生(推荐,B级); 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定期接受糖尿病足预防及护理方面的教育,并将其转换为有效的行动,从而预防DFU的发生(推荐,B级);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DFU的发生(推荐,A级); 对于合并有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给予降压、调脂及应用阿司匹林等综合管理措施,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推荐,A级); 戒烟有助于减少高危患者足溃疡的发生,降低截肢率(推荐,B级)。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最多见,是糖尿病足重要发病因素之一(推荐,A级); DPN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的结合,且是排它性诊断,需根据规范流程进行筛查评估,才能做出准确诊断(推荐,A级); 与足病治疗密切相关的自主神经病变包括心脏、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汗腺的自主神经病变,其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一些相应的辅助工具检查(推荐,B级); DPN的对因治疗包括代谢控制、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抑制醛糖还原酶和神经修复等(推荐,A、B级); DPN的对症治疗主要是改善疼痛症状,药物包括三环类、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和弱阿片类等(推荐,A、B级); 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没有共识,需要根据各脏器和系统受损表现给予相应的药物(可推荐,B、C级)。 (四)其他自主神经病变1.排汗异常表现为出汗减少或不出汗,从而导致手足干燥皲裂,容易继发感染。简单排汗测试、Sudoscan等可辅助评价排汗功能[85]。也可用汗印法诊断膏贴进行排汗神经功能检测,该方法简便,可早期筛查[86,87]。 SUDOSCAN2 – 周围神经病变早期检测与随访系统具有: 快速,简单: 3分钟出结果; … Continue reading